新逢盛世多天保宁夏红颜入妙玄
——调研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红寺堡酒庄随笔
叶建华:
2024年8月19日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生力军,肩负着就业的大半江山。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打通中小企业的难点、堵点、痛点多方在行动。在这个方阵中由十多个相关部委助力的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团队已迈出铿锵脚步。
他们在多个省选择了示范产业和企业,扎实推进、风生水起。
金秋八月,是宁夏最美的季节,我应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张雷先生之邀,于2024年8月19日作为专家团成员踏上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这方热土。
我们同行的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优质农产品》杂志特邀主编王谨、消费时报原主编、国务院新闻办《城市漫步》杂志总编审严肃、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李长景、衡山书院院长陈贻菊、宁夏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银川工商联党委委员吕涵韵、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框架未来课题组秘书长李海静、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产业发展部主任龚熙雅、宁夏葡萄酒行业调研会务组秘书芦茵等。
红寺堡区是20多年前在一片沙荒地上建起的移民城市。他们在大力发展枸杞、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同时,根据地处北纬30多度,拥有好土、好水,气候干燥的特色作出了葡萄种植,发展葡萄酒产业战略选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引进、消化、创新取得了可喜成就。现已形成十多万亩葡萄产业园,20多家葡萄酒庄。这里的葡萄酒因品质优良,在公正的盲评中,将国内外诸多金奖纳入囊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中国葡萄酒第一镇。因葡萄产业的发展,为农民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老百姓从心底喊出了“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心声。
专家团一行参观了汇达和红寺堡酒庄,了解了葡萄种植、采摘、酿造、罐装、储藏的整个过程,品尝了风格各异的名酒,尝鲜了枝头的挂果。一些曾经参观过国外酒庄的专家感叹:这里的硬件设施和葡萄生长的环境不亚于国外,这里一定会酿造出世界的著名葡萄酒,孕育出世界名牌葡萄美酒。
在研讨会上,红寺堡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杰君、区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谢继杰、红寺堡葡萄酒业协会副会长白军、秘书长成峰等介绍了区情及葡萄酒业发展情况。
专家们在肯定红寺堡葡萄酒业发展成就的同时,分别献计献策。王谨先生就深入挖掘历史故事,为扩大知名度,市、区高层应多为葡萄酒推荐发声等提出了建议。专家们分别就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培育葡萄酒文化、细分市场定位、创造新型市场、融通多方资源、分享发展成果等贡献了智慧。我也从文化、市场、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吟诗一首相赠:
王翰诗篇众口传,
葡萄酒美饮时艰。
欣逢盛世多天宝,
宁夏红颜入妙玄。
祝福宁夏!祝福红寺堡!祝福中国葡萄酒!
特吟此诗感怀。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信息早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万晓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