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海为盐成百味 凡人史记载青霞
--《华夏石油和化工人》图书审稿会随笔
2024年9月5日
叶建华
秋丰有赖好春华,果压枝头众口夸。
煮海为盐成百味,凡人史记载青霞。
金秋北京、惠风和畅、果压枝头。
2024年9月5日上午,《华夏石油和化工人(第一辑)》(暂定名)一书最后一次审稿专题会议在北京大亨酒店举行,翟海潮、叶建华、刘承彦、刘国杰、孙可华、孙立泉等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石化出版社编辑参加了此次审稿会。
本书从今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广大作者和编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提前完成了采写传主、审核纠错、编辑成册等任务。一本百位传主、四十多万字厚重的样书让与会者犹如手捧金秋硕果,高兴之情写在了脸上。
大家回顾了近半年来的心路历程,有豪气、有艰辛、有忐忑,更多的是喜悦。其中浸润着100多位编委、顾问、作者的智慧、汗水与才情。尤其是年过八旬的刘承彦主编,可谓是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编辑部主任孙可华认真细致、夜以继日。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出版和主编过不少图书专著,而对此书感触良多、印象尤其深刻。由于石化行业种类繁多,为了避免专业和文字出错,聘请了30多位不同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担任编委负责审稿,许多老同志敬业如故、认真依旧,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偏旁查阅很多资料,反复讨论。为了史料的真实性、专业的准确性大家尽心竭力、尽其所能。沈渭、杨元一、任子臣、刘国杰、魏然、李钟模、杨友麟、白国宝、周嘉华、富志侠等个个都是具有真才实学、受人尊敬的专家学者。
本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有20多位国家和省、市级作家参与了本书的采写工作,会让读者一改专业类图书的阅读体验,享受文字可读性和语言艺术的风采。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道酬勤。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将是一本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具有史料真实性、文字可读性的图书。
翟海潮(右一)刘承彦(右二)、刘国杰(右三)、叶建华(左三)、孙可华(左二)、孙立泉(左一)在叶建华书写的“铭记石化人,传承精气神”条幅前合影留念
与会者对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主席钱玉贵先生拨冗所作序言给予了盛赞。序言犹如序曲,为整部作品定下基调。序言如同开胃菜,可激发读者品尝大餐的欲望。钱玉贵主席的此篇序言具有历史高度和文学魅力,对全书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与精妙解读。此序言如明灯,照亮本书的精髓,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会起到引人入胜,激起读者的期待和向往。钱玉贵主席还对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多位会员参与此书策划、采写、编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让大家深受鼓舞。
大家根据中国石化出版社的要求,就本书书名、传主选择、标题格式及工作进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意向。
本书请相关专家审核后将转入中国石化出版社编辑程序。孙立泉编辑表示将尽力加快进度,把好事做快做好,争取本书早日出版面市。
文化自信重在建设,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仅是政府和行业的责任,也是民间凡人的义务。铭记石化人,传承精气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壮举。在有文学情怀的成功企业家翟海潮的支持下,《华夏石化和化工人(第一辑)》采取别开生面的民间凡人著传记,非商业化运作模式,即不收传主任何费用,不硬性要求传主订购图书,并及时支付稿费和编辑费,为图书出版界激荡起一股清风,广受业内和社会各界好评。
根据石化行业不少同志的建议,在总结《华夏石化和化工人(第一辑)》经验的基础上,将在明年合适之时联手相关单位开启《华夏石化和化工人(第二辑)》采写、编辑、出版工作。将好事弘扬光大、为时代谱写新篇,期待更多有志有识之士共襄壮举,一路同行。
【青霞】--此处指德才兼备雅士。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信息早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
责任编辑:万晓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