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民族大融合 愿遂人寰展笑颜
--金秋西北行随笔之十二
2024年11月5日
叶建华
古道通经日月山,文成一去不归还。
喜看民族大融合,愿遂人寰展笑颜。
2024年11月5日,我们离开西宁前往青海湖,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之降低,积雪、牦牛、马羊与我们相伴而行。
车辆驶入山顶,青海云天化张元福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文成公主进藏路过的日月山。
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我们一行并不陌生,但知之不深,此次得以亲临日月山,希望小张讲述文成公主与日月山的故事。
小张是一位性格开朗,知识丰富且十分健谈的年轻人,应我们之邀,小张对文成公主与日月山的故事娓娓道来。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唐贞观十四年,即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她为“文成公主”。为了安定西北,应吐蕃王松赞布之请,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作王后。
当年的交通不比现在,文成公主入藏可不容易,她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越日月山,长途跋涉两三年才能到达拉萨。
唐太宗非常重视文成公主和亲远嫁,组成了几万人的送行队伍。所配嫁妆的丰盈自不必说,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皇后所赐的“日月宝镜”。据说镜子一照就能显现长安山水和亲人。文成公主一路西行,每当思念故乡时就拿出“日月宝镜”一照,便可慰抚思乡之愁。
一日,行至氧气稀薄荒凉的山间,文成公主思乡之情更切,便拿出“日月宝镜”,也许是一时激动,或许是天气寒冷失手滑落,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片,镜子碎片便化作了两座山,一曰日山,一曰月山,日月山由此得名。
据说送行的几万队伍到达日月山时只剩下3000人。松赞干布对唐朝皇帝赐婚十分重视,亲率几千将士迎到日月山。文成公主意志坚定、毅然前行、履行使命,跟随松赞干布到达拉萨成为王后。文成公主将中原的文化传播到吐蕃,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亲自穿丝绸衣服,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等中原文化。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她修筑了雄伟的布达拉宫,成为了拉萨标志性建筑。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200余年的历史。
后人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在日月山上修建了庙宇和雕像,这些建筑至今仍是游客追忆公主和亲、感受历史韵味的重要景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尽管后人对和亲功过莫衷一是,但作为文成公主永远值得我们尊重。
日月山海拔3200多米,是西宁到达青海湖的高峰,我们一行都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的高原反应,在我们身体中保存着3200米海拔的记忆。
驶离日月山,一路下行,来到了青藏高原第一镇,广场上耸立着领导人题字和文成公主雕像。我们在高高耸立、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文成公主像前表达敬意合影留念。
只见青藏高原第一镇一片祥和,几处身着藏服的居民围坐在草坪沐浴阳光、玩牌取乐。小张以当地方言与他们交流,他们回馈以友好和善,与文成公主的面部表情相映成趣。
此时,我不禁想到,民族融合、人间安宁不正是当年文成公主的初心和使命吗?
我有感而发,在行车途中吟诵此诗并经张恭春等完善抒怀纪之。
责任编辑:万姐

评论